近年來,在人工智慧迅速發展下,AI繪圖幾乎成了一項無人不曉的製圖工具。以美國Leap Motion獨立研究實驗室所開發的Midjourney為例,人們只需要手動輸入幾個關鍵字,AI便會自動生成圖片,全程所耗費的時間甚至不到一分鐘。然而,儘管使用AI繪圖如此快速又方便,這其中的「著作權爭議」,卻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。
以AI創作出來的畫作,會受到「著作權」的保障嗎?
AI創作可粗略分為兩個部分:「以AI為工具輔助創作」與「AI獨立完成創作」。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一條規定:「為保障著作人著作權益,調和社會公共利益,促進國家文化發展,特制定本法。本法未規定者,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。」又,第三條第二項定義「著作人:指創作著作之人。」然而此處並未明確說明「著作權『人』」是什麼樣的人,故而依據民法規定,「著作權人」應適用於「自然人」與「法人」,如此看來,AI創作本不應受著作權保障。然而,這其中的爭議點在於,若僅是將AI作為輔助工具使用,在產出作品的過程中,具備人為的「創作意圖」和「實際參與」,那麼這當中的人類創意之展現,是否應該受到保障呢?
我國訂立著作權的宗旨,在於保障創作者的創意表達。智慧財產法院101年刑智上訴字第26號判決指出:「所謂創作,即具『原創性』之人類精神上創作,包含『原始性』及『創作性』之概念。『原始性』係指獨立創作,亦即著作人為創作時,並未抄襲他人著作,獨立完成創作。『創作性』則指創作至少具有少量創意,且足以表現作者之個性。」
而根據許多國際學說討論結果,「AI創作」如有人類的創作參與,亦即成品可被視為人類利用AI作為工具所完成者,則為受著作權保護之對象,其創作的精神、情感與思想等,都應獲得保障。反之,若是由AI獨立完成之作品,則不在著作權法的保護範圍內。
以AI創作出來的畫作,是否有侵害他人著作權的疑慮?
許多創作者認為,AI是一項十分便利的工具,它可以省去了人類構思、繪圖的時間,快速生成精美的產品,甚至對於美術初學者或沒有相關背景的人來說,都是一個很好上手的工具,讓人人都在幾秒鐘之內搖身變成大畫家。
然而,在侵權方面的疑慮,卻是個無止境的爭端。當人類給AI輸入關鍵字、下達指令之後,AI便會從海量的資料庫裡隨機抽樣,拼拼湊湊成一幅看似偉大的的巨作。這些所謂的「資料庫」,實際上大多數都是來自人類發表於網路上的作品,而這些本身是受到原本的版權保障的,可AI生成的作品,人們又很難去細究到底融合了哪些繪師的畫作、模仿了哪些繪師的畫風,就連要繪師本人親自去舉證,也都存有一定的困難度,更別說若是這些AI創作被應用於商業用途,間接造成了原本人類繪師的損失,這當中的法律爭議,又該從何評估?
心得
對於人類而言,AI科技勢必是個銳不可擋的發展趨勢,或許未來取代許多人力所及的工作不會再是空想,但在這當中,更多道德倫理與法律層面的議題仍有待商榷,而創作者自身的權益,更應該受到明確的重視與保護。筆者期許在未來,法律的界定得以在「科技」與「人類」之中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,例如嚴禁AI作品商用等等,讓人類在享受AI便利的同時,不會任意侵犯到他人的權利。
參考資料
1. 高嘉鴻(2018)。〈人工智慧創作是否受著作權保護之略探〉。《智慧財產權月刊》,239,30-31。
2. 劉亭妤(2023年1月18日)。【AI繪圖時代】智慧財產權學者談AI作品法律爭議:如何判斷AI生成圖像是否侵權?誰能擁有著作權?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。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feature/ai-generated-art/179474
3. 陳琮勛(2023年3月7日)。AI 非人,創作該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嗎?法律白話文運動。https://plainlaw.me/posts/AI-copyright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