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最高法院推翻「羅訴韋德案」
1973年,美國最高法院對「羅訴韋德案」作出判決,認定婦女自主墮胎的權利合憲,憲法中的「隱私權」應涵蓋女性墮胎權,由於憲法層級高於州法律,因此最高法院作出這項裁決後,各州本身涉及墮胎的禁令自動無效。
另外,最高法院同時提出了「三月期」的框架。在懷孕的前三個月裡,各地政府不能對墮胎進行任何監管,但女性如果需要墮胎,必須由有執照的醫生進行;在第四至第六個月裡,各地政府可以對墮胎進行監管,但其目的只能是保護孕婦的健康,而非保護胎兒的生命。在懷孕達到第七至第九個月,即胎兒具有體外存活的能力時,各地政府既可以對墮胎進行監管,也可以要求終止墮胎,然而若是為了保障母親的「生命」或「健康」,因而必須進行監管或墮胎時,仍可以進行相應行為。
儘管婦女僅在懷孕三個月內具有絕對墮胎權,一旦超出這個期限,便需要將其與保護婦女健康和產前生命進行權衡,不過很顯然地,女性身體自主權受到了憲法一定的保障。然而,在2022年6月24日,美國最高法院卻推翻了近半世紀前通過的法案,使墮胎權不再是憲法中保障的權利,而是交由各州的法律來規定,換言之,美國至少有十幾個州墮胎已然成為非法。
法國將「女性終止妊娠自由」入憲
2022年,美國推翻了「羅訴韋德案」中保障婦女墮胎的權利,當時,馬克宏譴責這項裁決是對婦女自由的威脅,並且表示:「她們必須受到保護。我要聲援今天受到美國最高法院挑戰自由的女性。」
2024年3月4日,法國上下議院以780票同意對上72票反對,壓倒性多數通過了由馬克宏政府提出的憲法修正案——將女性尋求自願終止妊娠的自由納入憲法第 34 條,並於今年婦女節3月8日頒布生效。換言之,此後法國立法者負有制定法律以保障女性採取人工流產的義務,而法國女性公民享有施行人工流產措施不受國家不當干涉的自由。
事實上,自1975年起,女性採取人工流產的行為就已除罪化,也就是說,其實法國這麼長時間以來,墮胎一直是個合法權利,不過只停留於「法律」層面的保障。而在數十年後,法國終於將此項權利寫入《憲法》,儘管讓多數人民為之雀躍歡騰,政府甚至在3月8日時舉辦史上首次公開的國璽封印儀式,但仍有不少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,既然墮胎本就合法,那麼這次修憲的意義又在何處?擁有如此質疑的,除了立場相對保守的人們以外,其實更多的是來自法律界人士的批評。他們認為,這次修憲的「政治意義」大於「法律價值」,因為針對憲法修正案,政府強調「無需對於現行法律進行任何修正」,顯示了目前的法律規定其實已經完全符合憲法條文的精神,而此次修憲不過是對左派政府及婦運團體的一種「象徵精神」,因此難免會有濫用憲法如此高層級權力之疑。
對此,支持修憲的陣營認為,墮胎權入憲的其一原因,是為了防範將來若是極右派當權,可以輕而易舉地取消人工流產的法律保障。從美國最高法院於2022年推翻「羅訴韋德案」,以及匈牙利與波蘭近年大幅限縮墮胎權的行使,就可預見這種擔憂。這樣的主張也代表了另一個憲法價值:憲法的制定與修改不僅是要解決當前問題,防範未來變數發生,更是為了能在深刻體認民主制度變動性的同時,為普世的價值建構穩固的根基。
心得
「女性的身體自主權」與「胎兒的生命權」之間的衡量,向來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,這其中除了法律和道德因素,更有著政治與宗教等等的考量。筆者認為,無論墮胎合法與否,我們真正應該做的,是去尋求根本原因,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女性想要墮胎?如果是因為女性在非自願情況下懷孕,那麼就應該朝著維護社會秩序的方向努力,並且加強人民的衛教知識,透過媒體、政府部門的力量,讓社會大眾建立正確的觀念,從根本上減少對於女性身體的傷害。
參考資料
1. 張鎮宏(2022年6月27日)。衝擊2,516萬女性的墮胎權大戰:美國大法官推翻〈羅訴韋德案〉的代價?報導者The Reporter。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a/hello-world-2022-06-27?gclid=CjwKCAjwpKyYBhB7EiwAU2Hn2WNsKxkdEinEnTCND8iI5SQMI8Ha1favL6QEZE2DHcFGO4iSGvwnahoCekoQAvD_BwE
2. 丁肇九、翁世航(2022年7月6日)。【國際大風吹】美國在墮胎權上開倒車,其他國家會不會開始「有樣學樣」?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。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69248
3. BBC News中文(2024年3月6日)。法國成為全球首個墮胎權入憲的國家,背後的象徵意義和法律爭議。https://www.bbc.com/zhongwen/trad/world-68466047
4. 蔡鎰仲(2024年3月7日)。世界首例!法國堂堂將墮胎權寫入憲法保障!法律白話文運動。https://plainlaw.me/posts/abortion-issue-in-France
